“目前,官方公示的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資質企業總數約有1205家,而且各地還有一些在建或擬建企業,產能過剩的風險正在成為新的困擾,或會打破行業目前的生態平衡。受原材料市場價格上漲的影響,部分地方甚至非理性地抬高回收價格,個別企業反映回收價格高,經營成本高,如此持續下去,可能會有‘倒掛’等問題,因此從市場飽和、經營風險等方面都需高度重視?!敝袊偕Y源回收利用協會(以下簡稱“中再生協會”)報廢車分會秘書長張瑩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對報廢車回收拆解產能發出預警,提醒各方高度重視,理性投資,引導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山東、山西、陜西、浙江、湖北、安徽、福建、廣東等多個省市主管部門公布《產能預警》、《行業明白紙》,對當地已有資質企業家數、產能、在建企業等進行公布,同時,結合當地機動車保有量,以及理論報廢率4%的數據,分析了現存企業的飽和狀態,這些地區報廢車回收拆解產能或已過剩,給出了投資風險提示與預警說明?!秷髲U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國務院令第715號)實施以來,報廢車機動車回收拆解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甚至出現盲目投資、惡性競爭等問題,產能過剩問題凸顯。
中再生協會報廢車分會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1日,全國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正式公示的“報廢車回收拆解資質企業”總數為1205家,另外,除目前處于企業升級改造,資質換發的階段的資質企業外,全國多地仍有數家在建或擬建企業。與此同時,近兩年的報廢車回收拆解數量增長較為緩慢,產能問題隱憂凸顯。
“從目前各地公布的信息看,各地主管部門結合當地的機動車實際淘汰情況,以及近兩年的企業收車數據,同時根據未來市場的淘汰率進行測算,對現有、待批及在建企業產能已遠大于實際需要進行分析后,發布這些地區產能過剩預警,并提出理性分析,謹慎投資。從市場發展角度需要我們高度重視?!睆埇搹娬{,相關企業進入報廢車回收拆解行業需理性分析,做好調研,并充分分析好自身的優勢,避免盲目投資、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惡性競爭。
值得關注的是,受投資熱、原材料市場價格波動大等因素影響,近一年時間,報廢機動車回收價格一路走高,報廢車回收市場的競爭正在加劇,管理成本、拆解成本也在不斷增加,甚至個別企業出現“倒掛”現象。中再生協會報廢車分會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全國小型車市場回收價格指數約為1555元/噸,比2020年同期上漲860元/噸,同比上漲476元/噸,環比上漲107元;中型車市場回收價格指數約為1741元/噸,環比上漲76元/噸;大型車市場回收價格指數約為2059元/噸,環比上漲62元/噸。在市場回收報價中,最高的地方甚至突破3000元/噸,多數維持在2300元/噸以上?!皬哪壳笆袌鰻顩r來看,市場處于微利狀態,個別地方甚至首次出現歷年來的倒掛現象?!睆埇摫硎?,回收市場的競爭加劇與管理成本的不斷增加,下游市場的波動幅度較大,加之回收市場的參與者復雜且不可控,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多個地方的報廢車在回收過程中出現了“三無”車輛,即無三元催化器、無輪轂、無蓄電池的現象,零部件的缺失,等同于報廢車輛價值有所減少,因此,目前的回收市場的混亂,私拆現象,使得報廢車回收市場居高臨寒,成為市場發展新隱憂。
在張瑩看來,目前,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行業處于高速發展的過程中,結合市場現狀來看,“強產業,穩發展”還存在較大挑戰。因為“發展雖快、信心不足”是目前市場企業發展快、市場不對稱的原因,所以重建市場信心需要一個過程,相比短期政策,行業更需要關注與未來行業中長期發展有關的政策與市場規范的長效機制,需要行業從業者與社會群體的觀念意識共同提升,打破原本的不合規的依存關系,樹立行業創新性經營模式,才是奠定市場穩健,良好態勢的基礎。
“報廢機動車回收行業在邁入了新的階段,作為機動車全生命周期的末端服務、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構成和綠色低碳的踐行者,報廢車企業將會朝著越來越標準的生產經營、越來越規范的配套服務持續發展下去。如果主管部門事中事后可以聯合打擊非法拆解,加強對業務不規范的企業進行合理合法的監管,將對新業務模式發展,探索新業態,增強市場主體活力形成一定支撐?!睆埇搹娬{,報廢車回收拆解業務大多是保本微利的長周期業務,需要市場和政策共同重視起來。如果說現階段報廢車回收行業仍沒有形成標準化、規范化的業務流程與市場模式,說明這個領域并不成熟,仍處于成長期,需行業各方的共同關心、探討和呼吁。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